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地热能建筑在降低能源成本方面具有非常明显优势,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能够更好的降低建筑的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地热能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排放等环境问题,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地热能建筑的应用形式最重要的包含地热供暖、地
国际能源署指出,全球地热能基础资源总量是当前全球一次能源年度消费总量的200万倍以上,其中,地下深度小于5000米的地热能基础资源量占比超过10%。作为地球内部热能的一种自然形式,地热能拥有储量大、分布广、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稳定可靠等优势。
国外对地热能的非电力利用,也就是直接利用,十分重视。近年来,中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发展加快,成效显著。
地热能建筑是指利用地热资源作为主要能源来源,用于建筑物的供暖、制冷、热水供应或综合能源服务的建筑。这类建筑一般会用地热热泵系统、直接利用地热流体或地热发电等技术来获取和利用地热能源。地热能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形式,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与建筑规划设计相结合,为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
地热能建筑在降低能源成本方面具有非常明显优势,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能够更好的降低建筑的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地热能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排放等环境问题,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30年中国地热能建筑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地热能建筑的应用形式最重要的包含地热供暖、地热制冷、地热热水供应等。其中,地热供暖是最主要的应用形式。
11月22日,中国石化全面启动今冬地热供暖,超1000座换热站陆续投入运行,可为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全国11个省(直辖市),70余个市(县、区)的超110万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累计供暖能力超1.1亿平方米,同比增加16%,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90万吨。
国家颁布多项政策法规支持我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例如,《“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明确了地热能作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在我国发电与供暖方面的主体地位,并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地热能发展的具体目标。地热能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例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地热能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上的水准。同时,地热+光伏、地热+储能等新能源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也扩展了地热能的应用场景。
地热能建筑行业的主要企业包括中国石化、中石油、恒有源、开山股份等。这一些企业在地热发电、地热供暖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中国地热能建筑公司竞争格局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华北、东北等地,地热能建筑公司数较多,竞争也更为激烈。同时,产品和技术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企业通过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地热能的开发效率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地热能建筑行业的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合作,共同开发地热能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企业之间通过直接投资开发模式、技术服务模式等合作方式,一同推动地热能建筑行业的发展。
未来,随着清洁能源市场的逐步扩大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地热能建筑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想要了解更多地热能建筑行业详情分析,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30年中国地热能建筑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报告对我国地热能建筑的行业现状、市场各类经营指标的情况、重点企业状况、区域市场发展状况等内容做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着重对地热能建筑业务的发展进行详尽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地热能建筑行业的政策经济发展环境对地热能建筑行业潜在的风险和防范建议进行分析。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